最近又要到母親節檔期,看到電視新聞報導,各家百貨業者無不摩拳擦掌,祭出諸多優惠來吸引買氣,其中最重要的業績,來自於化妝保養品。電視新聞,報章雜誌,總是不斷的洗腦說:"它們家的化妝保養品有多優秀...",我相信化妝保養品有其功用與定位,但是不應該太過"誇飾",影響大家的視聽,其實衛生署有規定「化妝品得宣稱詞句及不適當宣稱詞句」,就是希望能讓化妝品廣告導入理性的規範。不過就跟電視購物賣醫美療程諮詢卷一樣,大公司們總是有預算來支付相關的罰金各種違規廣告文宣為了知名度及商業利益,還是大鳴大放的在各大媒體通路上被大家所看到。那到底化妝品是什麼?常見的廣告名詞有甚麼地方是大家應該注意的?為大家稍稍簡介一下
 


 所稱「化妝保養品」,指施於人體外部以潤澤髮膚,刺激嗅覺,掩飾體臭或修飾容貌之物品,包含的品項如上表。化妝保養品是不能改變病生理結構,也就是化妝保養品不能宣稱它有療效,真的那麼有效,那就應該是藥品的範疇化妝保養品在宣傳行銷的過程裏,常常會創造出相當多有趣、有吸引力的名詞來讓消費者買單,除了讓大家可能更容易了解產品的目的外,也可以增加銷售時的方便性。但這些名詞到底背後的意義是什麼?真實是否如名稱所示?大家很熟知的"排毒"、"外油內乾"、"精華液"及"BB霜"…等等,字面上的意義跟實際上是一樣的嗎?其實這些名詞背後的真實面,可能跟大家所原有認知的印象,差別是相當大的:
 


"排毒"
大家應該都有聽過,當使用完保養品或做完美容療程後皮膚產生發紅、疹子或刺癢的情形,經常就會聽到以排毒反應一語帶過。但臨床上這類反應常常是皮膚不良反應的前兆,卻被誤以為是正常的反應,之後如果還是置之不理或者更加摧殘皮膚的話,最後皮膚就會受傷反而變成發炎反應。排毒反應在西醫上的定義應該是指解除毒性物質毒性或是排除毒性物質的能力,皮膚本身的確具有排毒功能,像是排汗就是一個例子,而腎臟病末期的患者無法從腎臟排毒就是由皮膚來排毒,至於中醫方面本身不熟,大家有興趣請再跟中醫大夫們請益一下
 但目前市面上常常把使用了不當的化妝品、做了不合自己膚質的美容治療或誤用強力退斑膏…等所產生的皮膚不適反應,通通稱為排毒反應,發生後不但不讓皮膚休息反而變本加厲的使用,而造成後續敏感性肌膚及反黑的問題。至於像剛開始使用含果酸、水楊酸或A酸時,在早期可能會產生粉刺增加及皮膚代謝增快的效果,也有人稱為排毒反應。現在很多朋友們常會把使用化妝品後的副作用被專櫃、護膚小姐合理化成排毒,還有聽病人說護膚小姐叫她別去找皮膚科醫師?這樣很容易會造成後面更多更大的問題,讓自己肌膚更加糟糕!!覺得皮膚有問題,請先停用產品,找專業的皮膚科醫師諮詢




"外油內乾"
在某些專櫃,有些看起來很厲害的儀器,在妳的臉上照一下,蓋一下,就說你的膚質應該是什麼,所以要用這樣的保養品才對,而不要用那樣的保養品…等幾分鐘內就可以知道你的膚質種類及皮膚問題。但這些數據資料真的是這樣嗎?這個機器有這麼準確嗎?好好認識了解自己的膚質是皮膚保養之本。學理上如果要完整的了解膚質特性,其實包含了很多因素:包括1.表皮含水量、2.經皮水分散失度、3.皮脂分泌量、4.皮表酸鹼度、5.皮膚皺紋度、平滑度、6.斑點、7.彈性、8.膚色、9.厚度、10.溫度及循環…等等的特性。每一個因素都要仔細瞭解好好認識了解自己的膚質是皮膚保養之本。每一個因素都要仔細瞭解,才能知道完整的膚質特性。除非是專業研究機構,否則通常很少會把以上所有的膚質特性都一併考量。現在大家常聽到的油性、中性、乾性、敏感性及混合性的膚質分類法,其實是無法完全表達出膚質的所有特性,再加上人是會有變化的,不同時間,不同部位的膚質是有差異的

一般專櫃的機器主要測量的是:表皮含水量及皮脂分泌量。其中的表皮含水量跟皮表細胞內的天然保濕因子、表皮細胞間脂質及外在環境因素有密切關係;而皮脂分泌量則跟遺傳、年齡、性別、藥物、壓力、飲食、荷爾蒙及溫度高低有密切關係。雖然說油水平衡(中性膚質:表皮細胞含水量及皮脂分泌量呈均勻平衡狀態)是最佳的皮膚狀態。然而表皮含水量及油脂分泌量的多寡,是不同的兩件事,也就是說,皮脂分泌量多表皮細胞含水量並不一定就會高,最主要原因是表皮的油脂成分與真皮層的油脂成分是不同的,真正保水效果好的是表皮的油脂,真皮皮脂腺過度分泌的油脂是會讓人感到油膩的主因,有些不正常的行為,如過度的清潔與使用酸類的保養品,把表皮的油脂清除,反而刺激真皮的油脂分泌,才會讓人感到外油內乾的情況



"油性膚質" 指的是臉部皮脂分泌量較高的膚質狀態。這類膚質的人很容易出油,產生滿臉油光、長痘痘及脫粧的情形。"乾性膚質" 指的是表皮含水量偏低,容易產生乾燥脫皮的情形。如果同時出油量低的話就是 "外乾內乾性",像是乾癬、魚鱗癬、紅皮症及異位性皮膚炎的膚質就屬於這類別。另一種是"外油內乾性膚質",這類朋友們原本膚質應是偏油性狀態,但因為同時有如脂漏性皮膚炎、酒糟(玫瑰斑)、刺激性皮膚炎(如使用過強的清潔用品、過度磨砂去角質或外用A酸藥品)及乾性皮膚炎(口服A酸、天氣乾冷或泡水太久)的情形,就會變成如此不正常的膚質狀態。而「混合性膚質」是指在臉部的不同區域,具有較大差異性的膚質特性,最常見的就是T字部位(額頭、眉毛及鼻子周圍)呈現油性膚質,而臉頰部位則呈現中性或乾性膚質,其實大部分的朋友們都屬於這類膚質。至於所謂的 "敏感性膚質" 是指皮膚本身對外界刺激的敏感,容易受到溫度、濕度、或是其他刺激,而造成皮膚燒熱感、泛紅、癢、刺痛、粗糙、脫屑及皮疹的情形敏感性膚質可以同時伴隨油性膚質或是乾性膚質。
 
至於BB霜跟精華液,因部落格長度限制,分段跟大家分享

      紀皮膚科診所/微整醫美                   多種療程專案實施中!!

      台北市石牌路二段57號/石牌捷運站1號出口步行約3分鐘
      預約諮詢專線: 02-28211395  02-28212655                                                                                            
        歡迎大家蒞臨指教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勿任意轉載,違者依法必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紀皮院 的頭像
    紀皮院

    紀皮膚科/微整醫美

    紀皮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