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值換季變天,氣溫、溼度等變化容易誘發蕁麻疹,導致求診病患增加!面對突如其來的紅、腫、癢劇烈不適,大家都想很快的擺脫蕁麻疹,但是蕁麻疹有急性與慢性之分,需要對症下藥。急性蕁麻疹通常有明確過敏原可循,如食物、陽光、氣溫等變化,症狀偶爾發作,像是碰到塵螨或者只要吃到蝦子、海鮮就會引發蕁麻疹,或是出外散步踏青,碰到花草樹木...,都是屬於此類。但是「慢性」蕁麻疹多數病患其實找不到明確過敏原,症狀會反覆發作,臨床上定義是指尤其當紅、腫、癢症狀日復一日、反覆發作超過「六週」以上,慢性蕁麻疹需以「長期治療」的態度對待,才能有效減緩紅腫癢症狀與復發頻率。
根據統計,在台灣至少有20%以上的人都曾受過蕁麻疹之苦。蕁麻疹像顆不定時炸彈會隨時突然發作,起因為皮膚過於敏感,遇到外在刺激時,便會引發皮膚或血液中肥大細胞的活化反應,使皮膚血管擴張、起紅色膨疹,嚴重時會變成大面積膨疹影響外觀,在皮膚較薄處(如眼睛、嘴巴)易有血管性水腫(如青蛙眼或香腸嘴)(下圖),同時也會產生嚴重搔癢感,有研究顯示蕁麻疹造成的困擾可以跟乾癬相提並論!
無論是急性或是慢性蕁麻疹病患,都需要有耐心,常見的誤解如:一次用藥後認為症狀解緩即自行停止用藥,或復發時認為原先用藥無效而要求換藥,甚至自行至藥局購買成藥、尋求偏方等,這些迷思會使蕁麻疹沒有受到持續性的專業控制,症狀便容易長年一而再、再而三發作。而即使身為急性患者也該特別注意,當症狀沒有受到長期良好的控制時,也有可能演變為「慢性」蕁麻疹!大部分的朋友們都想知道過敏原是什麼?可惜的是,慢型蕁麻疹是種免疫系統的過分活化,大部分找不到病因或誘因,就目前為止認為跟免疫球蛋白E(IgE)的關聯性最高.
美國諾華藥廠(Novartis)在2014年3月底宣布,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核准 Xolair® (omalizumab) 可以用來治療慢性蕁麻疹;但限制在12歲以上且對抗組織胺治療無效的病人。每個月注射150毫克或300毫克(原服用的抗組織胺仍繼續使用)都能有效減低發作的頻率,而且4個月後此兩種劑量治療下分別有15%及36%的病人不再發作蕁麻疹。但是可惜的是不一定會斷根!根據新英格蘭醫學雜誌2013年由多個國家皮膚科醫師聯合發表的文章顯示,藥一停掉之後,病情又會慢慢回到原狀。下圖顯示:不管是癢的情況或者是皮疹的嚴重程度會在2週左右顯著好轉;另外300毫克的效果優於150毫克的效果.這看起來對慢性蕁麻疹的病人是一大福音,可惜因為它很貴,一針要價一萬六千多元! 常見的副作用小於5%: 為噁心、頭痛、鼻子、喉部、鼻竇黏膜腫脹、咳嗽、關節痛及上呼吸道感染....等
那這個藥如此高貴,是否有其他治療方式呢? 根據2013年出版的修正版【慢性蕁麻疹的診斷及治療的國際準則】建議,第一線仍然是第二代抗組織胺,兩星期後若仍無效,就必須增加劑量,最高可以用到4倍的劑量(超過部分請病人自費);第三線則是使用omalizumab、環孢靈(cyclosporine A)、或白三烯(leukotriene,如montelukast)拮抗劑。現在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核准omalizumab 用來治療慢性蕁麻疹,但環孢靈及白三烯拮抗劑仍屬於藥品仿單標示外使用(off-label use).另外,為了幫助病患留心自己的症狀,獲得正確有效的治療,臺灣皮膚科醫學會引進了國際通用的蕁麻疹檢測表格「UAS7」活性七日檢測表,幫助病患每日紀錄蕁麻疹發病的「膨疹數量」和「搔癢程度」。其中「膨疹數量」是依照24小時內發作的膨疹數量作畫分,若24小時內少於20個則為輕微,20-50個為中度,50個以上或融合成大面積膨疹為嚴重。而「搔癢感覺」即是對發作時的騷癢感覺和生活的影響,明定程度上的描述,分為輕微~嚴重。病患應逐日記錄病狀,規律就診1至2週,視病狀表現而調整適合的治療方式。現行的治療方式如同前述,還是以抗組織胺為主,通常耐心服藥3至6個月,並適時紓解壓力,症狀便能有效改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