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腳,是我們大家的俗稱,正式的名稱是"足癬"Tinea Pedis,也有叫Athlete's foot(運動員腳),香港腳(足癬)是指腳被黴菌感染的意思,在我們生活中,充斥著各式各樣的黴菌,讓白麵包吐司放個一兩天就發"霉"的,就是黴菌,讓我們得香港腳的也是一種黴菌。為什麼叫香港腳,而不叫OO腳呢?這就得推回鴉片戰爭時,英軍接受香港;這些大兵們住慣了乾燥的英國,來到了濕熱的香港,加上沉厚不透氣的軍靴,很多軍人的腳掌都患了不明皮膚病,長了許多細小的水泡,有些紅腫化濃,奇癢難忍,但歐洲醫生從未見過此種病,就將其視為香港的一種流行病,並命名為香港腳(Hong Kong foot)
為什麼會得香港腳?
黴菌喜歡潮濕的環境,過份乾燥的環境並不適含黴菌生存,因此,只要皮膚一直保持在潮濕的狀況,便容易引來黴菌;腳因為穿鞋子的關係,會比較容易有潮濕的情況,再加上有些人的體質或習慣,像腳底容易出汗,洗完澡或游泳完忘了把腳擦乾,穿著包得緊緊的鞋子,穿著密不通風的襪子(褲襪),身處炎熱或潮濕的環境。一般來說,任何人都可以得香港腳,只要你的腳夠濕,但是一般多半是青少年或是成年男性‧女性通常較少得香港腳,但結了婚被老公傳染的機會就高些,有些其他的疾病會類似香港腳,各位朋友們請還是給皮膚科醫師診治一下
一般人想到想到香港腳,腦中浮現的多半是趾縫脫屑、濕爛,或是奇癢無比的水泡,很少人會把腳底不癢卻又不停的脫皮當作香港腳;最容易為人們所忽略的,正是這一型的香港腳。 不同類的皮癬菌在不同人的腳部會造成不同的症狀,因此有些患者會覺得劇癢無比、有些人卻一點都不癢,只是腳會脫皮、有些人會起水泡,有些人腳很臭,這些大致可歸類為下列幾種,同一個人的腳上可能出現兩種以上的症狀:
1. 脫皮型:以腳趾縫及腳掌面的脫皮為主,大多數人開始都是此種表現,慢慢再發展或合併下列症狀。
2. 水泡型:群生的水泡為主,劇癢,水泡乾涸後形成角化、脫皮或落屑。
3. 糜爛型:腳趾間糜爛、變白、潮濕,若將變白的上皮除去會留下鮮紅糜爛的皮膚。
4. 角化型:以腳掌面的角化為主,常常因不太癢,沒有症狀而為人忽略。若角化波及腳跟時,常造成厚皮而在冬天裂開。
香港腳有辦法根治嗎?
有正確的診斷,再加上耐心,治療香港腳其實不難,重點是如何不要再復發,讓黴菌不再以你的腳當安樂窩。請把握以下的事項:
一、 保持腳部乾燥:洗完澡記得要把腳完全擦乾,鰴菌容易在潮濕的腳縫中生存。另外穿適當材質的襪子(棉襪),穿通風的鞋子,儘量少穿絲襪,...都是讓腳乾燥的重要因素。
二、 止汗:使用醫藥級的止汗劑可以改善出汗所引起的潮濕。
三、 勤擦藥:皮膚科醫師開給你的藥可不只是止癢而以;主要還是殺死鰴菌,所以,不管你癢不癢,都應早晚擦藥,直到皮膚看起來完全正常,再多擦兩個星期,才可以停止,否則很容易再復發,一般需要2-3個月的療程。
香港腳是惱人的疾病,請大家要好好治療喔~~
紀皮膚科診所/微整醫美 多種療程專案實施中!!
台北市石牌路二段57號/石牌捷運站1號出口步行約3分鐘
預約諮詢專線: 02-28211395 02-28212655
歡迎大家蒞臨指教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勿任意轉載,違者依法必究。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